上週,中國大陸有兩則自殺消息引人注意,一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治系年輕學者江緒林自縊身亡,另一是史學奇才高三生林嘉文跳樓身亡。兩人自殺的原因,都與「憂鬱症」有關。撇開政治環境或哲學/心理/社會文化的分析,單純從醫療的角度來看的話,他們是「未受到治療」或「治療無效」的憂鬱症犧牲者。
「心情低落、打不起精神、沒食慾、沒活動力」是很多人都有過的心理感受,但通常幾天或一兩週的調適之後,就可以心念移轉、重新振作。所以,輕度的(短期)憂鬱症,就像是心理的小感冒,只要靠自己或旁人的鼓舞,就可以很快痊癒。
但重性的、長期的憂鬱症(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),導因於遺傳、內分泌失調、大腦病變等,已經不是旁人鼓舞或心理諮商可以處理的,而且,在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,很容易引發其他的精神病變,並導向自殘、自殺。
我們來看幾個數字。在美國,有3.4%的重度憂鬱症者自殺;所有的自殺者中,有60%有重度憂鬱症或其他心理障礙。在中國,估計各式憂鬱症患者約有9千萬,接受治療的比例,只有不到一成。
另外,根據學者Eaton W. W. 在2008年提出的長期研究報告指出,「曾有重性憂鬱發作的人當中(不論是否接受治療)大約有一半的人康復並不再復發,大約有35%的人會至少再發作一次,並有15%的人經歷慢性復發。」也就是說,有85%的重性憂鬱患者,是可以在治療和關懷中獲得痊癒的。剩下的15%,則會因反覆發作、一輩子過著極為悲慘的精神生活,這些人從外表上不一定看得出來,因為患者會隱藏得很好,往往到了自殘/自殺時,才被發現。
事實上,「非大腦器質性病變」所造成的短暫憂鬱,如環境的變化、挫折、壓力等引起的,的確是可以免治療、自動痊癒的。
但是,跟大腦病變有關的憂鬱症,則是難治的,因為腦部器官的受損/異常放電或是神經傳導物質缺陷等所造成的憂鬱症,並非「精神問題」,而是「神經問題」,而神經問題是不容易「自癒」的,這也是上面所說的15%的終生憂鬱症患者的主要病因。
中醫在治療腦神經病變方面,有很多激活腦細胞、平衡內分泌系統的有效方,這個傳統技術,來自中國的老祖先,並可以造福全世界的患者。
治癒憂鬱症,並不是讓患者免除各種「生活問題、社會壓力、政治不公」,而是讓他們以更好的精神狀態,來勇敢地處理這些問題。這對患者本人有益,對社會,更是大大有益。
總的來說,「有效治療」憂鬱症,不只可降低自殺率,更是「人盡其才、造福社會」的好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