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友人寄來一則網路新聞,問黑傑克有何看法:台灣年輕藝人張善為(1975-)因為怪病癱瘓,已經兩年多了,還無法行走,很多支持者為他加油,很希望他能早日康復。
- Mar 04 Fri 2016 08:40
張善為脊髓神經受損 需要的不是「加油」
- Mar 03 Thu 2016 08:49
失眠是病 需要被治癒
台灣衛生機關上週公布民眾服用安眠藥的數據,「2014年共吃掉約3億3千900萬顆安眠藥,與前一年的3億2千700萬顆又增加1千200萬顆」,也就是說,台灣人對安眠藥的使用量,還在持續上升中。
- Mar 01 Tue 2016 21:35
憂鬱症不只是心理上的「小感冒」
上週,中國大陸有兩則自殺消息引人注意,一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政治系年輕學者江緒林自縊身亡,另一是史學奇才高三生林嘉文跳樓身亡。兩人自殺的原因,都與「憂鬱症」有關。撇開政治環境或哲學/心理/社會文化的分析,單純從醫療的角度來看的話,他們是「未受到治療」或「治療無效」的憂鬱症犧牲者。
- Feb 24 Wed 2016 20:20
妥瑞症跳樓是悲劇 但重點是治療方法
今天的蘋果日報有一篇報導,有個患有妥瑞氏症(Tourette syndrome)的國中生跳樓身亡。而前年,她的姊姊(也患有此症),也曾經跳樓。自殺,本來就是個悲劇。因為「不治症」而自殺,則留下更多令人思考的問題。
- Feb 18 Thu 2016 09:33
How to die: Simon's choice 絕症者的選擇?
上週,英國BBC播出一段紀錄片,片名:「How to die: Simon's choice」,描述一名57歲的患者Simon,他被檢驗出運動神經元疾病(Motor Neurone Disease, 簡稱MND),發病後選擇到瑞士安樂死的過程,讓許多觀眾淚崩。
- Apr 29 Wed 2015 16:15
灰色的憂鬱症 孤獨的自閉症 何處找人生色彩?
憂鬱症患者(尤其是名人)自殺,經常得到大量媒體曝光,並以「關懷、陪伴、聆聽、就醫」等建議,希望減少悲劇再發生。同理,自閉症(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,ASD)患者,也面臨同樣的處境,甚至處境更糟糕,因為,自閉症者除了少數能在專業技能上特別突出者,會受到關注,其他的自閉症患者,幾乎一生都在孤獨中消耗掉了。。所以,社會上對這類的患者,儘管有很多的「建議」,但事實上,因為這些建議少了一項-「有效治療」,所以,悲劇依然持續發生。
- Apr 21 Tue 2015 09:28
小腦萎縮非絕症 祝郭俊麟一路好走
- Aug 19 Tue 2014 10:25
冰桶募款有創意 但沒有解決問題
從美國開始流行的冰桶挑戰(Ice Bucket Challenge),為漸凍人(ALS,肌肉萎縮症)進行募款,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已經募款超過1,300萬美元,是去年同期募款的10倍。
- Aug 07 Thu 2014 18:57
跟著董事長去看病
台灣的帽子大王戴勝通,出版一系列的「跟著董事長遊台灣」導遊書,以董事長多年的人生歷練高度,帶著普羅大眾一起去特殊景點旅遊、找美食、挑民宿旅館。對一般人來講,董事長的吃喝玩樂之道,果然很有特色,因為董事長的財力,以及政經資源所帶來的特殊資訊,所以他的玩法,顯然跟一般人大大不同。這讓許多讀者大開眼界的同時,叢書也跟著大賣。
- Jul 30 Wed 2014 11:22
老人失智症 積極求治才有希望
台灣聯合報跟失智老人基金會共同舉辦了「不能遺忘的故事」,透過社會名人談家中失智長輩的病情經驗,提醒大家注意此一病症。這個月,名人林書煒(蔡詩萍之妻)談母親近幾年的發病狀況,引起許多人的共鳴。